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陶冬:中美貿易戰

  • By 陶冬 觀看人數: 2008
  • 2018-03-15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不小,但比十年前小多了。
然而美國未必能從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直接得益,用意或許仍在迫使中國開放市場……。

  川普從商時,據報每天三分之一時間花在和律師交談上,通過高賭注逼退對手是慣用手段。如今他把經商時的訛詐伎倆,搬到了白宮。
 
  三月八日,川普宣布對鋼鋁產品課徵懲罰性進口關稅。NAFTA成員加拿大、墨西哥不在其列,美國其他盟國可申請豁免。關稅劍指何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年是美國選舉年,選舉年拉進口貨出來示眾以贏取選票,在每個週期都是一樣的。其中,中國近二十年一直是箭靶子,一位美國高官對筆者曾在餐後吐過一句真言,「China is a country people love to hate.」再加上川普這位混世魔王,中美之間出現嚴重貿易糾紛的機會頗高。
 
  中美貿易逆差有多大?兩國的統計資料差異巨大,美方比中方多出近一千億美元。一支蘋果手機,八成以上電子元件來自日本、韓國、台灣,絕大部分利潤被蘋果公司收走,中方廠家所得利潤只有區區單位數,整支手機的貿易金額卻算在中國身上,反映在美方的貿易赤字中。這種貿易統計偏差早就被IMF等國際組織的經濟學家指出來了,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川爺要做貿易訛詐。


圖片:台北金融編輯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不小,不過比十年前小多了。十年前貿易順差對增長貢獻2%,如今大約0.6%。十年前中國迫切需要出口部門提供就業機會,如今製造業面臨的是勞工短缺。
 
  如果按照白宮要求每年減少對美順差一千億美元,筆者預計中國在經濟增長率上約損失0.2%至0.4%。這是不小的數字,不過可能性不大。美國根本沒多少本土產能去製造Made in China的低端替代品,對中國徵進口稅不過意味著從別國進口成本更高的產品,或被進口稅墊高了價格的中國產品,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需要承受更高物價。
 
  由於生產能力不足不是短時間可以變出來的,除了個別產業,白宮未必能通過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令美國的相應產品直接得益,筆者認為白宮這場貿易戰旨在逼迫中國開放更多市場,降低美國資准入門檻,改善智慧財產權保護。
 
  從歷史大視野看,美國對華政策其實在歐巴馬第二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改革開放後美國對中國政策基調是接觸(engagement),試圖通過開放市場將計劃畫經濟的中國納入到市場經濟軌道,納入到全球經濟圈中。2010年前後,美國的對華政策基調轉為遏制(containment),阻撓中國崛起成為新主題,於是重回亞洲戰略出爐,華盛頓在亞太地區四處煽風點火。川普的張狂個性,為中美關係增添一點戲劇性元素,但美國的對華國策早已發生了改變,中美貿易戰爆發的機會不小。


 
本文取自今周刊1108/陶冬《中美貿易戰
※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