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達:數位經濟讓美股創最長牛市紀錄
- By 呂忠達 觀看人數: 5730
- 2018-10-15
今年8月22日,美國股市已連續3,453天跌幅不超過2成,創下最長的牛市紀錄,打破1990~2000年那一波多頭行情。自2009年3月爆發金融危機以來,標普500指數飆升超過300%,帶來超過18兆美元的股利。從行業別來看,科技、消費品、金融、醫療保健等族群,尤其是科技類股近幾年領漲大盤,是支撐美股多頭的重要動能。從公司別來看,蘋果是本輪美股牛市的最大貢獻者,為標普500指數的走強貢獻了4.11%,其次是微軟(2.37%)、摩根大通(1.95%)、通用電氣(1.68%)、富國銀行(1.55%)和亞馬遜(1.38%)等。
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措施,帶動美股從谷底翻升。在本輪牛市循環中,聯準會總共實施3輪QE政策,大量印製鈔票購買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使得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從9,005億美元膨脹到將近4.5兆美元,帶動美股上漲。而後科技創新有助漲的效應,這幾年「數位經濟」的趨勢,明顯反映在美國大型科技股的漲勢上,對這一波美股牛市貢獻最多,為標普500指數的走強,貢獻22.3%的漲幅。
市場用「FAANG」這個名詞來描述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這幾檔明星股,光是這5檔美股的市值總和,就已經超越英國股市的整體市值。這些公司的產品與服務,與民眾日常生活的融合程度越高,因此催化股價屢創新高,對美股多頭氣勢有引領的作用。
美股走強 留心通膨壓力升溫
川普去年12月簽署了共和黨的稅改法案,是今年把股價推上高峰的主因。該法案將企業稅率從35%永久降低到21%,還全面降低個人稅率,幾乎使標準扣除額增加了1倍。結果,經濟成長明顯加速,企業盈收蓬勃發展,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4.1%,是近4年來的最快速度。相較之下,歐元區同期僅成長1.4%,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成長率。
以基本面來說,美國的經濟成長與企業盈餘表現,優於歐洲、日本與中國,而且美國緩步升息,將讓美元持續走強,資金面上也是美股較易吸金,這2大因素都有利於美股持續上漲,領漲的產業預期還是科技產業;後續的變數包括通膨是否升溫、聯準會的升息政策、美國與各國間的貿易緊張情勢,以及新興市場的東向可能阻礙全球經濟的前景。
已經有一些聯準會的決策官員,擔心經濟過熱可能推升通膨壓力。過去多年以聯準會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能夠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主因是無論如何印鈔,始終看不到通膨。但是,如果通膨升溫,大家所習慣的總體經濟環境就被顛覆了,聯準會也勢必得加速升息因應。薪資增加、油價上漲,以及川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都有可能加大通膨壓力,也會加速聯準會的緊縮貨幣政策,對總體經濟與資本市場有所衝擊。
量化緊縮 貿易戰是最大風險
此外,聯準會的基準利率從低檔上來已升息7碼,除了原有的升息路徑外,從今年10月起,每個月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將達500億美元;歐洲央行也即將結束為時多年的QE政策。隨著全球主要央行緊縮貨幣政策,我們即將從「量化寬鬆時代」,走向「量化緊縮時代」。
「流動性收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升高,也勢將影響整體新興市場,土耳其及阿根廷的情況最令人擔心,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及巴西等國也有壓力。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減緩,也會打擊美國企業的獲利,進而影響到美國的經濟成長。美中貿易爭端的升級,則是一大隱憂。9月17日,川普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計畫,9月24日起加徵10%的關稅,到2019年將提高到25%,總計5,745項。
川普表示,若中國再度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美方將立即執行第3階段,對中國2,67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這將涵蓋所有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等於是對中國產品全面加稅。8月3日,大陸當局公步對600億美元商品課徵5%~25%的關稅,未來則須留意中國是否調整對美國課徵商品關稅清單與實施時間。最新一份聯準會FPMC會議紀錄,以及「美林全球基金經濟人調查報告」,都顯示聯準會官員和基金經理人普遍認為美中貿易爭端,是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
文/
呂忠達 講師
台北金融研究諮詢顧問
從國際政經趨勢看投資──
(1) 拋棄舊思維,繞著地球賺;
(2) 上課學習是全世界最美好的事情!
※ 本專欄與呂忠達老師合作,非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延伸閱讀》
榊原英資:川普PK聯準會
陶冬:川普交易成為川普風險
想知道更多國際政經和投資相關資訊嗎?心動不如立即行動,趕快參考以下課程吧⬇️
點選看呂忠達老師《國際政經情勢與全球投資戰略》系列 近期開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