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民幣即將問世?中國積極推動DCEP的背後原因【金融科技為何那樣系列文章】
- 觀看人數: 3909
- 2020-11-09
數位人民幣2020年10月在深圳首次公測,已證實架構與區塊鏈無關。金流紀錄的「可控匿名性」與人民使用方便性,將會是中國推動的關鍵,甚至計畫未來朝離線支付發展。本文將以數位人民幣是否能取代現金、第三方支付、比特幣、美元等角度,分析中國推動中央數位貨幣的利與弊。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a.k.a. 數位人民幣,在今年10月初,已進行首次公測,由深圳市政府試點發送數位人民幣紅包給民眾。眼見中國央行從2014年率先研究數字貨幣到今天,終於,全球第一個中央數位貨幣終於要誕生了嗎?
↓閱讀正文請往下滑↓
在這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數位人民幣的系統怎麼運作。
出門再也不用帶錢包
對使用者來講概念很簡單,每個人的手機就是錢包,利用APP就可以做任何支付,還可以支援離線支付。
那這跟我們平常使用Apple Pay或者悠遊卡有什麼不同呢?主要是在於鈔票有沒有印出來的差別。舉例來說,台灣以前的股票是紙本,在2001年發行無實體有價證券後,現在都是集中保管在伺服器當中。人民銀行發行數位貨幣,是使用程式碼做數據交換和記錄,而這也省去了印刷和保存紙鈔的龐大成本。
數位貨幣會取代現金嗎?
這個問題其實和人民對數位貨幣的接受度,及政府是否容易推動有關。
現金有他的不便之處,自然也有方便的地方。其中一點,領出來的紙鈔如何交易是完全的匿名,和數位貨幣不一樣,後者只要有手機門號、ID等記錄,就可以很容易追查到每筆交易的使用者是誰,本質上是實名制。
與加密貨幣反其道而行
一直以來各界對DCEP的形式有許多的猜測,現在已可證實沒有用到區塊鏈,而是採用中心化的架構,這和比特幣和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本質是完全相反。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是採分散式的帳本記錄,且可以做到匿名操作。
針對DCEP誕生了很有趣的詞彙──「可控匿名」,意思就是說,如果政府要查的話,數位人民幣的所有金流是無所遁形的。
中國問答網站「知乎」上針對「可控匿名」的有趣回答。圖片來源:螢幕截圖,知乎
中國發行數位貨幣的用意
實名制對政府掌控金流有不少好處,一旦知道錢都流向哪裡,逃漏稅和洗錢這些行為就更好追查了。
除此之外,中國發行DCEP可能還有什麼原因呢?有幾派的說法:
1、削弱螞蟻集團和騰訊兩大第三方支付平台?
大家都知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的支付市場具有相當的主導地位。藉由政府推動央行數位貨幣,加上法令貨幣的法償性,也許以後再也不需要多一層中介的機構了。當然,會不會取代暫時無法下定論,但是總的來說,以使用者角度兩者功能相同,確實是存在著競爭的關係。
倒是影片的底下有觀眾留言「我感覺螞蟻和騰迅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我們大陸的政府APP真的不好用」。看來,既然是要在市場上競爭,可能到最後還是得從消費者的體驗和服務上多用點心。
2、碾壓比特幣的生存空間?
你可能會想說:咦?舉凡比特幣、Libra這些非主權貨幣,在中國是違法的啊?確實,對於這些在全球流通(而中國不允許)的虛擬貨幣,DCEP的發行對它們的「生存空間」影響可能不大,但是話說回來,當今天政府可以掌控金流的時候,一旦有民眾支出一定金額的數位貨幣去購買比特幣,這個可能就很難逃掉了。
3、透過數位人民幣打破美元壟斷?
這件事會有幾個大前題:其一,要讓DCEP變成國際認可的交易貨幣,必須先完成第一步──「跨國流通」。其二、國際上對於「可控匿名」的市場接受度也必須考量在內。只能說,主權貨幣不單單只是技術問題,還牽涉到經濟、金融、政治等問題。要靠DCEP壓過美元,恐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辦到的事情。
研究數位貨幣已是全球共識
「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其實各國同樣有在進行研究,畢竟電子支付不僅環保又很方便,可以說是社會趨勢,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更感受到各國央行的積極度明顯提高。至於要用什麼方式發行?架構會是如何?這些問題,每個國家都還在研究當中,中國的話就是動作比較快。
至於迅雷不及掩耳出現在市場上的假鈔,那又是另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了。
文/江秉容
本文內容節錄自《金融科技為何那樣》,想看更詳細的內容歡迎收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