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思念的模樣

  • 觀看人數: 4009
  • 2015-12-31
 

  在生命的一開始,我們便在找尋人與我之間一段親密的關係,這生命早期與重要他人的關係在往後情緒發展與自我認同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當那樣重要的角色驟然失去後,我們以為懵懂無知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實則他們的世界因撞擊而劇烈震動。在孩子眼中的思念是什麼樣子?缺乏足夠的詞彙陳述自己內在世界的樣貌,這樣的生命經驗又該怎麼表達?那一種生命中沉重的失去與深深的失落感,對於小小年紀的他們,如何調適與失落共處?

  六歲的男孩「小樹」,有著黝黑的皮膚與圓圓的眼睛,臉上掛著靦腆害羞的笑容,住在離台東市區車程一個小時以上的部落裡。幼兒園老師形容小樹乖巧、順服與開朗,不像同年齡的孩子般好動,但是對於小樹的認知能力較差、詞彙量較少、較沒有自信感到擔心。

  小樹曾為家暴目睹兒,經歷姊姊與母親先後被迫離開身邊,破碎的家庭成為小樹心中的傷痛。在行動早療團隊剛介入時,小小年紀的他只能用非常簡短的語彙,拼湊著描述自己目睹的畫面,以及小小世界正在經歷的劇烈變化。

  第一次的藝術治療,小樹顯得被動與不安,多以點頭方式回應問題,回應的聲音也十分小聲。筆者邀請他選擇想創作的媒材,他選擇了變色筆,在探索嘗試與一小段遲疑思索後,小樹在紙上畫出了兩個緊緊牽著手的人形,兩人背後被大大的房子所包圍住。小樹告訴筆者右邊黃色的人是自己,而左邊紫色的則為姊姊。第二次的治療,小樹把「與姊姊在一起」的畫面仔細描繪於紙上,透過創作表達了與姊姊的連結,記憶或期待被具像化的呈現於創作之中。

 

攝影/吳芝慧
▲房屋的外(上圖)與內(下圖),描繪細緻的房屋,內部有著家具與飯菜,以及一個人的情景。
 

  治療中期開始,小樹的眼神接觸變多了,主動對話與互動增加,說話聲音較大聲也較有自信,喜歡一邊創作,一邊說著關於自己的事,也更自由的探索媒材與遊戲。「房子」與「一個人」是此時重複出現的創作主題。接連幾次小樹畫著一個又一個的房子,仔細的描繪著房子的外觀及屋內的擺設,並用畫筆或是黏土在大大的房子中放置一個小小的人,孤零零的站在門口、自己遊戲與睡覺。那樣的畫面彷彿傳達了人去樓空,而自己被遺落下來面對空蕩房子的傷痛。而創造一個適合療傷的安全時空,靜靜陪伴守候,理解與接納那沉重的感受,是藝術治療師與小樹同在時最重要的工作。

  當畢業季來臨,小樹準備從幼兒園畢業,也是治療接近尾聲之時。慢慢的讓小樹預備分離,讓小小年紀卻一再經歷非預期與撕裂性分離的小樹,有機會在生命中經歷正向的信任關係與分離經驗。而預告結束,往往也會勾起過去分離的經驗。對媽媽濃烈的思念出現在小樹的創作與口語中,小樹為媽媽做了一個貼滿愛心的卡片,說著想像中的媽媽回來了、變漂亮了。 

  在最後一次的治療來臨時,小樹畫了一隻雞媽媽,旁邊緊連著一隻雞寶寶,小樹用線條將雞媽媽與寶寶圈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裡,在這個空間裡彼此陪伴與依偎,很像這個為小樹提供的治療空間,也很像小樹思念與期待的母子關係。當這個畫面躍於紙上,也彷彿告訴筆者這樣正向的關係,已經慢慢在內在萌芽了。

攝影/吳芝慧
▲這是最後一次治療時,小樹與筆者的共同創作,圖中右上角為小樹所畫的雞媽媽與雞寶寶(小樹的原稿因使用的色筆較淡,難以在照片中顯現,此為筆者根據原稿的複製畫,以備清楚呈現給讀者)。


  藝術治療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藉由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安全不具威脅性的表達形式,讓小樹可以透過遊戲與自發性創作表達他的感覺與想法,慢慢調適與修復內在的傷口。小樹把單靠口語難以表達的失落與哀悼失去至親的歷程,安全投射在創作中,也在創作過程中接觸自己的各種感覺。

  兒童精神分析的創始者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認為,處理失落主要的任務就是面對外在現實生活中有所失去的事實,並在自己內心世界重建所愛的人。小樹正是在藝術治療的過程中透過創作表達自己所失去的,並在心裡慢慢重現至親的樣貌。內在傷口的復原是漫長的過程,期許陪小樹走過的這一段路,可以成為那內在穩定的力量,陪伴他與失落共處,繼續滋養他那強韌的生命力,伴他成長與茁壯。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藝術治療師 吳芝慧

本文轉載自台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112期「思念的模樣

什麼是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Art Therapy,簡稱 AT)是透過藝術創作進行的身心療育,包含繪畫塗鴉、黏土雕塑、拼貼、甚至和遊戲結合等多元方式。
藝術創作是兒童表達自我的語言,在藝術治療中較關心的是個人的內在經驗及創作的過程,而非最後產生的作品,任何創作並無好壞之分。藝術治療服務的對象廣泛,包括早期療育、學齡兒童、青少年、成人及銀髮族,不需要任何藝術創作的天分、經驗或背景。
藝術治療為一種內在的歷程活動,在安全、自由情境下的藝術創作,反映與整合個人發展、人格、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提供超越語言的自我探索與表達。可激發兒童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增進表達與溝通、彈性、自主性、自我感與心理成長,達到情緒調節與宣洩、問題解決、行為改善等多方面的正向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