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金融願景大師談/Cortilia Lin:FinTech新革命 台灣四路找利基

  • 觀看人數: 4042
  • 2017-10-02

專家建議 從活化新創生態系等方向尋找商業模式 東協國家加速發展 泰國、印尼潛力大

  FinTech牽連金融面向甚多,如何釐清範疇、理出思緒,進而有助產、官、學共築具生命力的生態系(圈)應是關鍵。為此,盼藉由受訪者在跨國多面向的互動交流經驗中,分享所見所聞的觀察,盼有助台灣FinTech藍圖構建的完整性。台北金融基金會與「經濟日報」持續合作規劃「金融願景-大師談」系列訪談,以全版專欄方式,將訪談內容予以詳實刊載,供各界參考。

東協Fintech發展現況整理表格
 

主持人 周吳添(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 Cortilia Lin(飛利浦照明全球總部品牌策略分析總監)
紀錄  記者 楊筱筠
攝影  記者 杜建重

 
  近年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各地爆炸式增長,其帶來的金融革命與全新商業模式,衝擊傳統金融業與新創事業。

  金融與科技的重組,讓傳統金融業務的運行規則與商業模式被重新詮釋,不僅開啟全球傳統金融產業的另一個新競爭起點,同時也將網路創業家、科技業界帶入數位金融領域,共同創建新生態圈,在全球金融業引領一股創新風潮。

  東協國家發展FinTech速度急起直追,其中,泰國、印尼成為專家眼中值得開發的市場。因兩個國家各自具有人口質與量的優勢,其次,泰國有多家大型育成中心,有助當地新創企業區域化發展。當地人才能力成長快速,飛利浦照明全球總部品牌策略分析總監Cortilia Lin甚至認為,現在泰國人才成熟度高,即將超越台灣。北歐五國近期也積極發展FinTech產業,保守的荷蘭,甚至核發了銀行執照給新創公司。

周吳添問(以下簡稱周):對台灣發展FinTech策略性布局的建議?

Cortilia Lin答(以下簡稱為Cortilia):
台灣可能的金融科技創新突破,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利基點。我的建議是,第一、以顧客歷程經驗為主的創新思維,第二、市場資訊提供的價值化,線上線下資訊彈性結合與量化,第三、活化新創生態系,第四、高階國際經營人才培養與爭取。

周:你的工作接觸到相當多國家,可否從FinTech產業發展,選出幾個值得台灣參考的國家?

Cortilia:
因為工作,接觸到許多國家。要說FinTech後起之秀,我會先點名東南亞國家,北歐、中歐及東歐也是我認為現階段重要的市場。

  我看好東南亞市場發展的原因,是東南亞擁有當初歐洲殖民時期留下的基礎法規架構,但當許多工廠陸續從中國移出,東南亞立刻成為這些工廠外移的首選之地,形成亞洲各國的價值鏈。

  其中泰國與印尼兩國,是我認為相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兩個東協國家。印度雖然也是重點市場,但各種政經背景下,我認為印度成長速度不會像東南亞那樣快速。美國雖也是重點發展市場,但畢竟是太過成熟,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

周:泰國政府在發展FinTech上,做了哪些努力?

Cortilia:
泰國政府積極推FinTech法規,與台灣最大差別在於思維。在新創科技公司向政府敲門前,政府就先主動思考新創公司需要什麼。

  相較泰國,台灣政府長期以來以相對保守態度面對FinTech發展,因擔心金融秩序會被新的FinTech挑戰、影響,專注在未來可能因而產生的負面效應,導致發展上處處縮手。

  但是相較新加坡將支付放到Tech方向監管,泰國跟台灣類似,還是將FinTech多數放在傳統金融控管模式,只是透過金融相關單位積極創造抓緊商業機會。

周:你剛剛提到看好印尼FinTech發展,主要原因是?

Cortilia:
我之所以看好印尼未來新創科技發展,主因在於其電子商務發展潛力相當強,而電子商務平台對於FinTech成長是有加乘作用。

  台灣電子商務發展其實非常成熟,但是對品牌商來說,電子商務占品牌商營業額卻不到一成,但還在發展中的印尼,電子商務占品牌商營業額已經達到5~6%,所有品牌商對於印尼電商的期待與投資將會對數據利用為根本的FinTech有強大的活化作用,這也是印尼這一年FinTech投資大幅躍升的關鍵之一。

周:談到這裡,是否可以說,FinTech場域其實已經被逐步瓜分,台灣過去認為可以去發展衝刺的市場,例如東南亞,其實已經有自己的勢力範圍。那麼回到台灣,你看過這麼多國家,對台灣FinTech是否也有觀察?

Cortilia:
在我的經驗,談到FinTech時,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聲量跟能見度都有限,原因是我們沒有在這裡看到任何有趣的創新,台灣對FinTech想像比較侷限,所以我一開始就提到台灣可突破的方向。

  台灣的金融科技創新,比較常見是支付平台數位化。但就以荷蘭為例,荷蘭的塑膠貨幣系統發展相當長久,荷蘭人出門其實只帶一張銀行發行的、類似美國DEBIT卡,在一定金額以下就可以感應支付,金額大一些也只是以密碼輸入支付,連市集上的攤位都可以刷卡。第三方支付除了數位化,還有一個功能是在買賣方不確定的情況下,協助承擔第三方交易風險。在荷蘭因為交易早已數位化,所以第三方支付像PayPal平台,主要是像在購買機票等可能會出現支付風險狀況下,我們會選擇使用。資訊的價值化將是FinTech創新的重點。
 

金融願景大師談訪談─Cortilia Lin分享其他國家Fintech發展。

金融願景大師談訪談─Cortilia Lin分享其他國家Fintech發展。

 

泰廣設育成中心 助國際化

  泰國、印尼成為專家眼中FinTech的市場新秀。泰國設有多家大型育成中心,有助當地新創企業區域化發展,當地人才能力成長快速,印尼電子商務可能起飛,也有助於FinTech發展。

周:可否就你在飛利浦工作這麼多年的經驗,談談對東南亞市場的觀察?

Cortilia:
受到亞太經濟體合作等因素影響,我估計2020到2025年將會是東南亞重要的發展時間。我們公司也在轉型,由產品導向轉為顧客為本的服務導向。觀察一個市場發展,第一重點會觀察其人口基礎,第二為衡量該市場人才結構成熟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在東協市場的確是相對成熟國家,但現階段,我們還看好印尼與泰國。這兩個國家除了人口基礎外,印尼的電子商務受惠人口多、天生地理位置以島為主,成為推展電子商務發展的天生條件。

  泰國最令人驚豔是人才成熟度,許多從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的回流人才,加上泰國政府相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鼓勵發展政策,讓泰國在近兩年發展快速。商務產業背後有兩大驅動力,第一為量、第二為質。印尼擁有量,泰國則有質。在我接觸泰國政府以及當地產業後發現,泰國人才成熟度高,即將超越台灣人才。

周:可否談談泰國如何發展金融科技人才與業務?

Cortilia:
泰國在金融科技區域化發展設定視角本身就比台灣有遠見。泰國有許多比較大的育成中心、創投,他們在投資時,習慣以區域性眼光看泰國金融科技在國際上的發展。因此,一開始設定投資新創中心的條件,就希望新創公司商業模式可以至少橫跨兩到三個國家,否則其產品、服務很容易在未來兩到三年被淘汰。在此情況下,代表很多新創企業初期,就必須要確保其商業模式經得起泰國以及鄰近國家(例如:新加坡或印尼)法規、市場的挑戰。

周:可否舉例泰國值得注意的FinTech公司?

Cortilia:
有一家泰國新創科技公司Omise,2013年成立,近期募得2,500萬美元,市值已超過10億美元,業務平台橫跨泰國、印尼、新加坡、日本四個國家。
 

星推監理沙盒 為新創開路

  新加坡發展FinTech既快又強,因政府擁抱外來企業與人才,對自己國內的年輕人也出現正面循環,年輕人長期接觸企業區域化的管理文化(亞太區辦管理階層進駐),眼界變寬,也習慣區域化企業工作模式,成為外資眼中可以協助企業發展跨國能力的絕佳人才,進而更加願意投資新加坡。

周:大家常說新加坡的FinTech發展快速,你如何看?

Cortilia:
新加坡可以說是東協心臟,也被譽為是FinTech業界的王子。我認為因為新加坡政府做好兩大政策。首先,政府對外宣傳新加坡在東協市場立足發展優勢,吸引許多歐美產業評估、進駐,國家行銷能力首屈一指。據統計,新加坡雖是570萬人口的小國,FinTech線上交易值卻達到132億美元,獨角獸新創公司數量相當多。第二,新加坡與英國被譽為全世界監理沙盒發展與執行最完善的兩個國家,他們了解,要有新創的想法,就必須為其開闢一個穩定適合發展的環境,才能極大化新創的價值,因此極早就安下監理沙盒的機制,公開透明其執行。

周:新加坡政府如何落實監理沙盒政策?

Cortilia:
FinTech中,新加坡政府更重視Tech發展,政府會透過強大金融法規部門支持,例如隨時為新創公司解讀法規如何運用、甚至討論鬆綁,新加坡政府也善用其小國優勢,充分展露資訊透明度與即時性。例如,只要上相關官方網站,就可即時了解監理沙盒現階段最新發展與解釋。這些開放的心態,是新興產業如FinTech迫切需要的。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會董事長周吳添。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會董事長周吳添。

北歐經驗 瑞典政策開放

  北歐五國中,瑞典憑藉著透明開放的政策,以及主動擁抱FinTech,成為五個國家中,最受到外資青睞的地區。光是2014年到2016年間,北歐有51個重要的金融科技投資,其中瑞典就占了32個。瑞典吸引FinTech企業投資能力,在歐洲當地排名當屬第二,僅次於英國。

周:如何看北歐五國FinTech發展?

Cortilia:
北歐五國共有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有兩大特色,第一,數位金融普及高,具備發展大型跨國企業的經驗以及能力。第二,政府角色扁平且透明,幾乎是無貪汙的國家。從基本面來看,挪威的油礦與漁業發達,冰島人口最少、僅有30萬人,利用大數據特色產生極大的觀光效益也很值得台灣借鏡。瑞典人口接近1,000萬人,目前正在實行無現金社會,這一點荷蘭也在跟進中,加上利用BankID認證,不只稅務,包括電信與Swish支付平台等都可以透過BankID達到最確保資訊安全的交易,這也是荷蘭近年努力跟上的系統”DigiD”。其次,北歐五國基本上是沒有貪汙的國家,政府角色扁平透明,人民習慣資訊透明化,尤其瑞典早在1990年代就把國營相關單位私有化,限縮政府決策角色,以公平為上。這個市場也相當自由開放,擁抱外來科技。

周:剛剛談到瑞典,可否談談這個國家如何實踐FinTech?

Cortilia:
瑞典FinTech發展突出,主因來自於政府法規。我談到法規不是指他們的細部政策,而是整體概念與想法、立足點,這也是其他北歐各國在談論瑞典FinTech發展時常常探討到的問題。

  瑞典在很早時,就察覺FinTech浪潮,決定要開放大門、讓新創公司進入,例如放寬新創公司設立資本額。Klarna在今年6月以FinTech公司之姿拿下銀行營業許可,擁有6,000萬顧客,平台交易量達到174億美元,市值估計22.5億美元,龐大顧客群已經突破傳統上FinTech公司在推進傳統銀行相關業務的瓶頸,發展非常值得關注。
 



※ 《金融願景大師談》系列專欄與經濟日報合作,非經經濟日報及本基金會同意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