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台灣再次迎向國際的願景】數位轉型戰略制高點下,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 觀看人數: 4536
  • 2020-06-18

後疫情時代,台灣的超前部屬該怎麼做?

自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以來,台灣一直以最高防疫規格執行國門檢疫,以求守護國人健康。去年11月至今,台灣累積445例確診,434例解除隔離,防疫成果斐然,並成為國際取經對象。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活動頗大,許多節日活動、實體聚會等都必須取消,但其實對台灣社會影響相對較小。後疫情時代來臨,《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先生站出來提醒社會大眾,我們必須思考這是否是個台灣轉型、再次站上國際第一線的機會。
 

疫情對世界國家與企業運作實為「當頭棒喝」

新冠肺炎對於我們的生活、產業模式及價值觀,都形成重大的衝擊及挑戰。此次疫情是不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折點,很多學者提出了下面的趨勢預測:

一、全球化的速度將減緩,國家及企業必須自主獨立,對全球化採取更高的風險管控。
二、許多民主國家將更民主,強化國家治理能量,但威權國家,利用這一場疫情更為威權。
三、國際組織將受嚴格檢驗,全球經濟一體化受挑戰。
四、產業供應鏈調整為短鏈,許多國家將衛生及醫療為戰略物資的規劃。
五、中國及西方兩大經濟體將更行對立,美國也在調整領導世界的模式。
六、數位轉型加速,數位產業如電商、物流、線上辦公、機器人、宅經濟、遠距智慧醫療、金融科技,發展將更為迅速。

這場疫情讓台灣人對於自我認同、政府治理、醫療及公共衛生品質更有自信,台灣人可否在此歷史折點,形成更好的願景戰略成為世界之光?是否投入夠多的資源?這要看我們如何規劃我們的願景戰略,讓全民一致來執行這個大工程。
 

韓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華麗轉身的啟示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韓國經濟一落千丈,但韓國在這個歷史折點,重新訂定清楚嚴謹的國家戰略,將韓劇推向全世界,將國內品牌變成全球品牌。相對而言,台灣在亞洲金融風暴受傷較小,沒有機會進行大幅的升級轉型,產業戰略仍走向大型製造。台灣如能在97後轉型為軟體或軟硬整合,從製造轉型為全球品牌,台灣就可創造過去成功的20年。在未來的10-30年,台灣必須抓住新的歷史轉折良機。
 

台灣再次迎向國際的戰略思維

台灣人必須要有共同的願景,將台灣建立為全球領先的創新大國、品牌大國、自由民主大國。為了要實踐願景,以下幾個戰略方向可以參考:
一、學習瑞士,藉由產業整合形成國家隊、全球品牌。
二、大幅投資內部國際化,讓我們的企業、大學、政府服務徹底國際化,讓外國人覺得生活在台灣如同在矽谷、瑞士、新加坡。
三、進行大幅數位轉型的新十大建設,成為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金融等領域全球領先者。
實踐上述的願景,三個法律體系必須建立:首先,國際化雙語國家的法律體系。再者,數位發展的基本法及新部會。其三、產業控股、交易所控股公司法制,並引進國際投資人。只要營造出適合國際企業落腳的環境,台灣必然可從這波情影響中快速復甦,並再次成為連結世界的樞紐,將台灣真正推向國際。

名家帶你窺探國際趨勢,精準洞察掌握先機→《超前部屬2030願景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