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陶冬:美國離衰退有多遠?

  • By 陶冬 觀看人數: 3401
  • 2018-07-18



 

美國經濟擴張週期進入史上第四長,仍未見衰退跡象,起因在於低通膨與超寬鬆貨幣環境;
但,超寬鬆的貨幣環境一方面延續經濟命脈,另方面也可能成為經濟衰退的觸發點。

  根據NBER(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數據,戰後以來,美國經濟總共經歷12次經濟週期,平均經濟擴張期(從谷底到頂部)為54.8個月,本週期卻已擴張了73個月。從這個意義上看,結論自然是美國經濟離出現衰退不遠了,但也許根本不應該這麼計算月分,來預測下一個衰退點的發生。
 
  1983年之後,美國的經濟擴張期明顯延長,最近三個週期中,有兩個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長的擴張期,現在這個週期目前名列第四。
 
  最近的三個週期分別始於1991年、2001年和2009年。這三個週期的一個共性,是通貨膨脹明顯低過戰後的平均水平,這使得聯準會的貨幣政策長期處在非常寬鬆的狀態,不僅有前主席葛林斯潘放任自流式的貨幣管理,還有柏南克的QE(量化寬鬆)時代,以及葉倫的超級鴿派立場。
 
  超寬鬆的貨幣環境,令企業的利息負擔較輕、集資容易,房地產市場也很旺暢,於是商業擴張持續時間更長。另外,最近三次週期中,經濟都是從較深的谷底爬出,企業在初期對投資明顯信心不足,這就拉長了投資週期,拉長了擴張週期。
 
  近三個週期的經濟、貨幣、通膨環境,與戰後其他週期有很大的差別,將戰後各週期混在一起求平均數,分析意義不大,結論也未必正確。
 
  另一方面,過往三個週期的經濟調整烈度,也比戰後平均下行週期要更重。dot-com泡沫和雷曼兄弟危機,均對經濟造成慘烈的衝擊,金融市場受傷尤甚。這和寬鬆貨幣環境下,企業與居民槓桿水平大增有關,和資金低成本之下,金融市場投機熾熱有關。市場在初期對利率上升、監管警示反應不大,但是突發性事件可能觸發群體恐慌,甚至催生系統性風險。
 
  筆者認為,美國離進入衰退,還有相當的距離;川普政府的減稅計畫,對短期的經濟走勢也有幫助。萬一衰退出現,觸發點可能是超寬鬆貨幣環境,以及超低資金成本所帶來的過度借貸,其中,市場槓桿是一個重大的風險源頭。聯準會升息可能觸發個別部門的調整,進而將經濟拖入下行週期。
 
  美國始作俑的貿易戰,是害人不利己的,當全球經濟因此受到影響時,美國也會受到衝擊。不過,2008年危機後,美國在處理銀行壞帳和居民槓桿水平上,做得相對比較認真徹底,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也相對比較強。筆者認為,如果美國進行下行週期的話,相對的調整幅度不會很大。


本文取自今周刊1124/陶冬《美國離衰退有多遠?
※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
 
延伸閱讀
陶冬:美元,新的宏觀變數
陶冬:中美貿易戰


想知道更多國際政經和投資相關資訊嗎?心動不如立即行動,趕快參考以下課程吧⬇️

國際政經情勢與全球投資戰略
點選
看呂忠達老師《國際政經情勢與全球投資戰略》系列  近期開課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