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遠去的沃爾克,未達的金融紀律
- By 陶冬 觀看人數: 4020
- 2019-12-28
美國金融史傳奇人物沃爾克,推出「千夫指」的痛苦政策,歷史卻證明他做出了正確抉擇;
如今巨人遠去,金融創新跑在前面,直至玩出大禍的金融失序,仍在重複。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去世,巨人遠去了,筆者曾見過他三次。第一次在一九八八年,跟隨一群經濟學研究生拜會沃爾克,當天的談話內容記不清楚了,唯一的深刻印象,是他那超過兩米的身軀和不停噴出來的雪茄煙霧。
第二次在二○○四年,伴隨曾當他副手的瑞信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去拜訪,閉門談話就沒有忌諱,沃爾克對葛林斯班過度寬鬆的利率政策頗有微言,事後證明他是對的。
第三次是一二年在客戶會議上,他暢談銀行監管,強調根治大銀行金融風險的核心,是剝離風險極高的自營交易,「大,也可以倒」。銀行創新給全球市場帶來浩劫,觸發金融危機,他力倡史上最嚴厲的金融監管。
沃爾克是美國金融史傳奇人物,經歷三任民主黨總統、三任共和黨總統、三大危機,永遠是不討好的人物,推出「千夫指」的痛苦政策,歷史卻證明他做出正確抉擇。
沃爾克職涯的第一個高光,是美元脫離金本位。當時他擔任美國財政部技術官僚,操辦與歐洲各國的談判。六○年代後期,美國貨幣發行失控,世界對美元失去信心,黃金大量流出,美國面臨經濟衰退或金本位崩塌兩難。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他親手關閉黃金兌換窗口,結束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貨幣秩序,將現代資本主義送入自由匯率時代。
第二個高光時刻,是他一口氣將美元利率拉到歷史新高。第二次石油危機,令美國陷入了深深的滯漲,通貨膨脹飆升的同時,千萬工人失業,傳統的凱恩斯理論失去了管制經濟的魔力。沃爾克出任聯準會主席後,很快放棄了利率目標管理理念,由市場預期主導資金利率水平,聯準會基金政策利率最終升到了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卡特失去了連任總統的機會,但是通貨膨脹卻如沃爾克承諾迅速回落到五%以下。
沃爾克職涯的第三個高光,是「沃爾克法例」。華爾街的金融創新和瘋狂槓桿,在○八年觸發一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在繁榮和投機時期已被遺忘的沃爾克再次被請出山,主持銀行業改革。他禁止接受國家儲蓄擔保的銀行涉足自營交易,這條原則成為銀行改革法《陶德法蘭克法案》的核心。長達千頁嚴苛繁瑣的銀行改革法,卻被修改得支離破碎,最後無疾而終;恐怕這也是沃爾克成功監管生涯中的一件憾事。
巨人離去了,留下一句話在身後,「除了發明ATM機,銀行創新沒有幹過有益的事情。」筆者不全贊同,但歷史似乎站在他那邊。在金融創新和監管創新之間,銀行永遠跑在前面,利益所致,直至玩出大禍,最終買單的是普通納稅者。歷史仍重複者。
第二次在二○○四年,伴隨曾當他副手的瑞信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去拜訪,閉門談話就沒有忌諱,沃爾克對葛林斯班過度寬鬆的利率政策頗有微言,事後證明他是對的。
第三次是一二年在客戶會議上,他暢談銀行監管,強調根治大銀行金融風險的核心,是剝離風險極高的自營交易,「大,也可以倒」。銀行創新給全球市場帶來浩劫,觸發金融危機,他力倡史上最嚴厲的金融監管。
沃爾克是美國金融史傳奇人物,經歷三任民主黨總統、三任共和黨總統、三大危機,永遠是不討好的人物,推出「千夫指」的痛苦政策,歷史卻證明他做出正確抉擇。
沃爾克職涯的第一個高光,是美元脫離金本位。當時他擔任美國財政部技術官僚,操辦與歐洲各國的談判。六○年代後期,美國貨幣發行失控,世界對美元失去信心,黃金大量流出,美國面臨經濟衰退或金本位崩塌兩難。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他親手關閉黃金兌換窗口,結束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貨幣秩序,將現代資本主義送入自由匯率時代。
第二個高光時刻,是他一口氣將美元利率拉到歷史新高。第二次石油危機,令美國陷入了深深的滯漲,通貨膨脹飆升的同時,千萬工人失業,傳統的凱恩斯理論失去了管制經濟的魔力。沃爾克出任聯準會主席後,很快放棄了利率目標管理理念,由市場預期主導資金利率水平,聯準會基金政策利率最終升到了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卡特失去了連任總統的機會,但是通貨膨脹卻如沃爾克承諾迅速回落到五%以下。
沃爾克職涯的第三個高光,是「沃爾克法例」。華爾街的金融創新和瘋狂槓桿,在○八年觸發一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在繁榮和投機時期已被遺忘的沃爾克再次被請出山,主持銀行業改革。他禁止接受國家儲蓄擔保的銀行涉足自營交易,這條原則成為銀行改革法《陶德法蘭克法案》的核心。長達千頁嚴苛繁瑣的銀行改革法,卻被修改得支離破碎,最後無疾而終;恐怕這也是沃爾克成功監管生涯中的一件憾事。
巨人離去了,留下一句話在身後,「除了發明ATM機,銀行創新沒有幹過有益的事情。」筆者不全贊同,但歷史似乎站在他那邊。在金融創新和監管創新之間,銀行永遠跑在前面,利益所致,直至玩出大禍,最終買單的是普通納稅者。歷史仍重複者。
本文取自今周刊1199/陶冬《遠去的沃爾克,未達的金融紀律》
※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
《延伸閱讀》
金融願景大師談/顧立雄:金融監理沙盒 拚跨境合作
創新效益和風險如何找到平衡?台灣銀行是否能做到 Open Banking
想要知道如何因應Fintech嗎?趕快查看以下課程資訊吧⬇️
Fintech eMBA課程
※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
《延伸閱讀》
金融願景大師談/顧立雄:金融監理沙盒 拚跨境合作
創新效益和風險如何找到平衡?台灣銀行是否能做到 Open Banking
想要知道如何因應Fintech嗎?趕快查看以下課程資訊吧⬇️
Fintech eMBA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