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

榊原英資:英國脫歐的理性和不理性

  • By 榊原英資 觀看人數: 4773
  • 2016-04-25

脫歐派安撫民眾,無論公投結果如何,倫敦身為歐洲金融中心的角色不會輕易改變;
然而,英國脫歐的風險不容忽視,英國、歐洲、全球經濟都可能受傷

  英國準備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公投,讓全民決定是否留在歐盟。英國首相卡麥隆在通過歐盟改革協議後,呼籲選民投給「留在歐盟」一票,再給歐盟一次機會。這個歐盟改革協議,包括保障英國不用歐元、鬆綁法令、強化英國在歐洲的競爭力等。

  雖然大部分的金融機構和產業都支持卡麥隆,但在英國金融界舉足輕重的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則反對首相留在歐洲的主張。在各種民調中,民眾意見雖然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二○%的民眾還是處在尚未決定的狀態,成為公投結果最大的變數。

  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公投前,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支持蘇格蘭獨立,但最後五五%民眾投給不獨立。決定公投結果的,仍是恐懼: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讓大部分人選擇保持現況。

  因此,從情緒面來說,就像蘇格蘭公投一樣,很有可能這次二○%的中間選民,最後還是會受恐懼的影響,不敢改變現狀。
 

 

  從理性面來說,脫歐派主張,英國原本就是用英鎊,而非歐元;而且,無論脫歐與否,倫敦身為歐洲金融中心的角色並不會輕易改變,藉此安撫民眾的恐懼。

  但實際上,英國脫歐風險還是不容忽視。首先,脫歐會造成英國的貨幣、經濟和政治局面不安穩;雖然短期內倫敦地位不會動搖,但長期來說,巴黎和法蘭克福的金融實力,都有可能部分地取代倫敦。金融是英國最重要的命脈,一個弱化的金融產業,對英國絕非好事。

  若從外資角度來說,不少日本企業都把英國當成歐洲的據點,或是進軍歐洲的第一站,脫歐後這種情況也許不會繼續。如果沒有其他策略支持,脫歐可能會讓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迅速減弱,少了英國這個出入口,歐洲也會連帶受傷。

  卡麥隆留歐的論點,終究是理性的,如果英國因為情緒性決定而脫歐,英國和歐洲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對已經破碎的歐盟,也許是個致命打擊。英國應該要留在歐盟,不只是為了自己好,也為了歐盟及全世界好。


本文取自今周刊1009期/榊原英資《英國脫歐的理性和不理性
※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