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ine body…
每隔一段時間,報章媒體總是會報導某某企業家身故時,遺有大房、二房、甚至三房或更多的數量的妻妾,以及其中不同房間子孫爭奪家財的情況。有時候一些人可能問起,除了大房之外,其他的各房到底有無繼承權?
新政府宣稱將大力推動都更,設定30年以上屋齡的老屋進行都更,全台建物將近800多萬棟,以新北為例,其中屋齡超過二、三十年的房屋比例超過50%以上。另外首善之區的台北都市景觀,也有很大的區域或聚落,呈現老舊狀態。
家族企業接班人所受的管理教育,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其中,對外關係與對內領導的經營智慧和手腕,則是一門需要家族長輩提點傳授的「老闆學」。
政府修改勞工福利政策,許多勞方對於政策之本意不理解,對自己有利的修正反而叫苦連天如一例一休,讓人搞不懂到底誰是資方。相較於部分軍公教退休人員強勢,積極爭取權益,相對弱勢的勞工,對自己應有的權益一無所知或自我放棄只因怕「老闆秋後算帳」,而形成強烈的對比。
中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走得比台灣快速且大方,但兩岸似乎都偏向立竿見影的熱鬧,應該效法歐洲,深度了解歷程與說明,從看門道的視野長期培育創新人才。
現下的局勢讓許多人認為,日本的低成長無可救藥,但我不這樣想。日本已是富裕社會,不應追求不必要的高增長;一如工作者的價值不再是工時,而是創造力。
新零售已不僅是網購,當消費者為衝動式購買戲言要對自己「剁手」時,許多行業的傳統商家,真的要仔細想想他們會不會有朝一日被「砍頭」。
阿公重病期間,家人欲降低阿公將來的遺產稅,將阿公帳戶中的存款 3,000 萬元匯入阿嬤的帳戶。原本以為夫妻間免課徵贈與稅,結果因為阿公於 2 年內死亡,因此,依據遺贈稅法第 15 條規定,這筆 3,000 萬元贈與,雖贈與有效,但是還是必須計入阿公的遺產。
IT革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顛覆性變化,整個中國零售業正面臨重新洗牌。新型消費的供應端和需求端結合在一起,將為中國帶來新的消費契機。
與上一代相比,新一代中國農民工更看重尊嚴、家庭,造就了「鄉村就地就業」的新趨勢,也為中國消費市場提供新的增長點。
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就是幫傳統行業、產品裝上「智慧翅膀」,AI究竟能帶來多少驚喜,取決於它對實體經濟的賦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