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fine body…
美國四月非農就業數據差強人意, 加上六月英國脫歐公投衝擊,景氣復甦都出現雜音,誰還敢喊下月升息,全年恐難逃「經濟大停滯」。
在現代生活中,習慣久坐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學生坐著上課、坐著打報告;上班族坐著辦公、回家坐著休息⋯⋯。然而,這種久坐的生活型態,看似輕鬆,卻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以下這支TED-ED,便來告訴你,久坐究竟會對你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一般人在就業後到退休前有不同的財務發展周期,因此有不同的財務或投資的需求。其周期劃分成三個階段:一、累積階段。二、鞏固階段。三、支出階段。
許多生技醫療產業處於研發虧損階段,而高科技產業的未來也有不易轉型的危機; 投資人除了財務風險,更要了解產業風險,否則受到的傷害,恐怕不會小於投資興航。
選擇權近幾年大受市場歡迎,許多投資人對選擇權三個字朗朗上口,實際上卻因一知半解而大栽跟斗,到底什麼是選擇權呢?選擇權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一種,它有兩種角色:買方與賣方。二種選擇:買權與賣權。
退休問題是長遠的盤算,也需要紀律的執行,用提存的方式按月積累,持之以恆下來,老後要有足夠的金錢可用並不是夢。
新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就職不過一個多月,就已旋風式與各國領袖交流聯絡,他堅守國家主權,也努力尋求與鄰國和平友好,充分顯示他信守競選承諾、積極成為「國民的總統」的決心。
IMF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美國今、明年經濟成長率被調降,歐、日表現則好上許多。日圓兌美元變強的趨勢已確立,很可能年底就會回到100日圓兌一美元的關口。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於10月18日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總結中國過去5年來的內政、外交成績,以及接下來5年的工作目標。本次「十九大」會議備受全球矚目,主要有兩大觀察重點,第一是中國的高層人事動向,包括產生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委員,以及新一批的領導團隊,第二則是中國官方的財經與金融政策主軸,保增長、金融去槓桿、金融開放、穩定金融秩序、加速國企改革、促進私人消費、製造業升級、小康社會、強化環境保護,以及一帶一路等,都會是未來的政策方向。
美國總統打響貿易戰爭,即將對中國實施巨大制裁。然而中美經濟實已密不可分,美國在打擊中國出口的同時,也傷害了美國消費者和跨國企業。
生態秩序正在變,台灣不用硬在「國際體系」找位置,台灣應該開始培育「生態制衡掛帥」的實力,以在下一波新秩序中擠入核心。
目前,社會能夠以平常心接受不婚、不生的親友。但是,單身無子嗣的親友將來百年後,遺產由何人繼承呢?萬一父母與兄弟姊妹都先離世,此人的遺產可能歸屬國庫,反而讓照顧此人晚年的侄兒無權繼承遺產。解決方法包括:收養侄兒、或指定姪兒為受遺贈人、或生前贈與。